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C 【解析】考查点: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分析:
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A.测量气温选用寒暑表
B.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停表
C.测量几枚硬币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
D.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D 【解析】考查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分析: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即可,没有必要选择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
知识归纳: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准确程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但并不分度值越小越好,选择刻度尺要根据测量要求进行选择。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C 【解析】考查点:声音的特性。分析:因为实验过程中控制了钢尺的振幅大致相同,说明响度是相同的,改变了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就改变,故此实验用来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D 【解析】考查点:眼睛。分析:由于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于光屏,且所成的像为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像相对于物体都是倒立的,故D错误。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D 【解析】考查点: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滑轮。分析:变滑动为滚动能够减小摩擦力,且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A图只是将滑动变成了滚动;B图使用了定滑轮且为滑动;C图使用了定滑轮,将滑动变成了滚动;D图中,即运用了动滑轮,也将滑动变成了滚动,综合分析可知D方案最省力。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璇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