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能改变响度的大小
C .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 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音调的高低
C
【详解】
A .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 A 错误;
B .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会不同,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所以改变的是音调而不是响度,故 B 错误;
C .倒车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在碰到障碍物会传回带有信息的超声波,所以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 C 正确;
D .改变用力大小来敲击鼓面,则鼓面的振幅会不同,那么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会不同,而不是音调不同,故 D 错误。
故选 C 。
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 —— 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 将沸点为 -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
② 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
③ 分子冰激凌周围 “烟雾缭绕”;
④ 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① 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B . ② 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
C . ③ 中看到的 “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D . 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
【详解】
A .将沸点为 -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是液氮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故 A 错误;
B .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两者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故 B 错误;
C .分子冰激凌周围 “烟雾缭绕”中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烟雾”是小水珠,故 C 错误;
D .冰激凌吃到嘴里,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 D 正确。
故选 D 。
甲、乙两车从相距 20m 的 A , B 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 s - t 图像分别如图( a )、( b )所示,速度分别为 v 甲 、 v 乙 ,经过时间 t 后,两车相距 10m ,则( )
A . v 甲 < v 乙 , t 一定为 10s
B . v 甲 < v 乙 , t 可能为 30s
C . v 甲 = v 乙 , t 可能为 10s
D . v 甲 = v 乙 , t 可能为 30s
B
【详解】
甲乙的速度
v 甲 = =0.4m/s
v 乙 = =0.6m/s
v 乙 > v 甲
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
v 甲 t + v 乙 t =20m-10m
或
v 乙 t + v 甲 t =20m+10m
代入数值可得
0.4m/s× t +0.6m/s× t =20m-10m
或
0.6m/s× t +0.4m/s× t =20m+10m
t =10s 或 t =30s
故选 B 。
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则它们之间( )
A . 不发生热传递 B . 温度由铜传给水 C . 热量由水传给铜 D . 热量由铜传给水
C
【详解】
铜块和水的质量相同,水的比热容大,放出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而初温相同,水的末温高,热量将从温度高的水传向温度低的铜块。
故选 C 。
如图所示,在塑料瓶内装入少量的液态乙醚,待乙醚充满整个塑料瓶后,启动电子打火器,活塞瞬间飞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活塞飞出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 液态乙醚发生了升华现象
C . 乙醚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此过程相当于热机的压缩冲程
C
【详解】
A .活塞飞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A 错误;
B .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故 B 错误;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乙醚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 C 正确;
D .此过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热机的做功冲程,故 D 错误。
故选 C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王喜军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