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于 0℃ 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
B .一切固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都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A
【详解】 A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的,故温度低于 0℃ 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故 A 正确;
B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 B 错误;
C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故 C 错误;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故 D 错误。
故选 A 。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
A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C .将沸点为 12.3℃ 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来缓解运动员的疼痛
D .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C
【详解】 A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液化现象,故 A 错误;
B .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 B 错误;
C .将沸点为 12.3℃ 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的特点,故 C 正确;
D .在冰雪中掺入杂质,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故 D 错误。
故选 C 。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将雨后地面的积水扫开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A
【详解】 A .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 A 符合题意;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减慢了水的蒸发,故 B 不合题意;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 C 不合题意;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减慢了水的蒸发,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A 。
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对物体均匀的加热方式研究物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依据实验 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 所示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A . B .
C . D .
C
【详解】 AB .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故温度慢慢升高,凝固是放热,温度是慢慢下降,故 AB 不符合题意;
CD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的温度,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凝固时,故固定的凝固点,故 C 符合题意;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在 AB 段温度升高,开始熔化
B .海波在 BC 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 .海波的凝固点是 48℃
D . 8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C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 AB 段物质处于固态,还没有熔化,温度慢慢升高,故 A 错误;
B .图像中的 BC 段表示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熔化过程,故 B 错误;
C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海波的凝固点和熔点都是 48℃ ,故 C 正确;
D .图中的 BC 段对应 6~12min ,则 8min 时物质还在熔化过程中,第 12min 物质全部熔化,故 D 错误。
故选 C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