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我们都感知和体验了不少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物理量。请你指出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正常骑行的自行车速度大小约为 5m/s B .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 5m
C.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10s D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 100g
A
【详解】 A .正常骑行的自行车速度大小约为 15~20km/h ,约合 4~5m/s ,故 A 符合题意;
B .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 2.4m ,故 B 不符合题意;
C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3s ,故 C 不符合题意;
D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 2g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2022 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 0 比 2 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 3 比 2 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 16 年重登亚洲之巅,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 .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变大
C .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 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
【详解】 A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是不变的,故 B 错误;
C .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C 错误;
D .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守门员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 D 正确。
故选 D 。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在 2022 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 .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C .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D .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A
【详解】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
B .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琴弦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 错误;
C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筝,故 C 错误;
D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电磁波直接传播到地球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C .第 10min 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该物质在 10~25min 内没有吸收热量
B
【详解】 ABD .图中该物质在 10~25min 内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此时对应的温度为 80℃ ,即它的熔点是 80℃ ,故 AD 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第 10min 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
【详解】 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 A 错误;
B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 B 错误;
C .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C 正确;
D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C 。
本卷还有2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谭老师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