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欧姆 B.
安培
C.奥斯特 D.
焦耳
C【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知识、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分析解答此题.
【解答】解: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第一次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故选C.
我们很空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
B【考点】音色.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熟悉的人声音的特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可以根据音色来进行判断.
故选B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A【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
C、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
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C【考点】电磁波的传播;紫外线;能源的分类;核裂变.
【分析】(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能够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3)核电站利用了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其能量转化是核能转化成电能;
(4)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做红外夜视仪.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解答】解: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核电站用核裂变来获取核能,故C正确;
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实现验钞的功能,故D错误.
故选C.
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1)教练看到水下小强,光线是由小强发出的,故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是从水里射向空气,故AC错误;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由水斜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卷还有2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张玉立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