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 )
A.千克 B.千克/米3 C.克/厘米3 D.米/秒
B【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密度的单位有千克/米3和克/厘米3,但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kg/m3),它是由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和体积的国际单位米3(m3)复合而成.
【解答】解:密度的定义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单位由质量和体积的单位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kg),体积单位﹣﹣米3(m3),故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故B正确.
故选B.
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
D【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但也隐含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解答】解:A、B、C选项所给的数据相差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但D选项所给的数据与前三项相比相差太大,在1mm(1个最小刻度)以上,显然是错误的.
故选D.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如图为歼15飞机首次从航母上起飞时的照片.起飞时,飞机驾驶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辽宁号”航母 B.“辽宁号”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C.自己驾驶的歼15飞机 D.辽阔的海面
C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A、飞机驾驶员相对于“辽宁号”航母位置不断变化,如果以“辽宁号”航母为参照物,则驾驶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飞机驾驶员相对于“辽宁号”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位置不断变化,如果以“辽宁号”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为参照物,则驾驶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飞机驾驶员相对于歼15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以歼15飞机为参照物,则驾驶员是静止的,故C正确;
D、飞机驾驶员相对于辽阔的海面位置不断变化,如果以辽阔的海面为参照物,则驾驶员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A
【考点】音色.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故选:A.
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4.8m/s B.5m/s C.2.45m/s D.4.8km/h
C【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计算平均速度时,要将计算的路程和时间对应,包含路程中停留的时间,决不能将速度加起来除以速度的个数;计算要细心,注意单位要配套使用.
【解答】解:可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段的路程是1.5km的一半即750m,所用时间为:t1==
=187.5s;
第二段所用时间为:t2==
=125s;
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3=5min=300s;
总时间为:t=t1+t2+t3=187.5s+125s+300s=612.5s;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v==
=2.45m/s;
故A、B、D错误,C正确;
应选C.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廖宝明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