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三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流过冰箱的电流约为10A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
A【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电流的大小.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初三物理课本的宽度约20cm左右;故A正确;
B、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流过冰箱的电流约1A;故B错误;
C、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故C错误;
D、人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s之间;故D错误;
故选A.
下述现象中,由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汽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温度降低
B.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食物,温度较低
C.把烧热的工件放在冷水中,工件温度降低
D.水盆里的凉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
A【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气体对外做功内能降低,温度下降.
【解答】解:A、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下降,吹出的气流温度比环境温度低,同时热传递带走了气门嘴的温度,所以温度下降,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食物,温度较低,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把烧热的工件放在冷水中,工件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水盆里的凉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A【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解答】解: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
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
故选A.
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B【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知道物距、像距和像大小的变化规律: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在物距或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焦距就相当于减小物距或像距;同理减小焦距,就相当于增大物距或像距.
【解答】解:当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又拍了一张全身照,即该过程中的像是变小的,所以应增大物距;即保持了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物距,即只能使透镜的焦距变小,同时还要减小像距.
故选B.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手影
B.
对着镜子画脸谱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A【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
B、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蓝~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