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a)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厘米。如图(b)所示是________(填写仪器的名称)。甲、乙两位同学用该测量工具拉出的纸带分别如图(c)、(d)所示,其中图(c)纸带中从A点到D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秒,通过比较可以知道________同学拉纸带较快(选填“甲”或“乙”)。
1;3.60;打点计时器;0.06;乙。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4.60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60cm﹣1.00cm=3.60;(2)由图可知,该仪器为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50次,所以每次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A、D两点的时间间隔为3×0.02s=0.06s;因为每次间隔所用时间相同,从甲、乙两条纸带的间隔距离就可以看出:乙纸带两点间的距离比甲纸带两点间的距离大,说明乙同学纸带拉得快些。
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337.5;B;2.49。
【解析】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
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49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9cm。
亲爱的同学,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所测得的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B刻度尺测得的物体的长度值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外圈的读数为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小丽同学测量平时学习中使用的水笔横截面的直径,水笔横截面的直径是________cm。
(1)1cm;2.7;2.75;(2)s;0.1s;39.8s;(3)1.55。
【解析】(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cm,测量时是从4.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7cm,物体的长度为6.7cm﹣4.0cm=2.7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75cm,物体的长度为6.75cm﹣4.00cm=2.75cm;(2)由图可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一份是0.1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1s;秒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过中线,所以大盘指针的读数为39.8s;(3)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水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水笔的直径为L=2.55cm﹣1.00cm=1.55cm。
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为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
(1)为了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请你根据照片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①把数据记录表格中的上面一行补充完整:
②将测量或计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的下面一行中(平均速度的值保留一位小数)。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 ________ | 实际中A到G的时间 t/s |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纸锥从A下落到G过程中,速度________(填字母)。
A.一直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先变大后保持不变
(3)纸锥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或“<”)在CD段的平均速度。
(1)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 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h/m | 实际中A到G的时间 t/s |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
3.40 | 0.68 | 1.5 | 0.45 |
(2)C;(3)<。
【解析】(1)由v=可知,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纸锥下落的时间,因此表中需要知道照片中A到G的长度l/m,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h/m;由图知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0.40cm,所以实际直径与照片直径的比为:=20,即实际直径是照片直径的20倍;由图知照片中A到G的长度l为3.40cm,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h为:3.40cm×20=68cm=0.68m,实际中A到G的时间t=0.25s×6=1.5s,纸锥的平均速度:v==≈0.45m/s;(2)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所以纸锥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即速度先变大后保持不变,故C符合题意;(3)由图知AC段和CD段的路程相等,但AC段的时间大于CD段的时间,根据v=知纸锥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CD段的平均速度。
在同一粗糙水平面固定两个不同斜面,小华同学研究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沿不同的斜面运动,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小球滚动时的不同位置,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位置间距如图所示。
(1)甲图中A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乙图中小球B从2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________m/s,小球B沿斜面运动过程中的动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若两个小球从斜面上运动到斜面底部时与相同的木块碰撞,碰撞之后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木块运动距离较大。
(1)不变;(2)0.8;增加;(3)乙。
【解析】(1)由图甲可知,A球每0.1s运动的路程都是5cm,所以A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不变的;(2)乙图中小球B从2位置运动到4位置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0.8m/s;小球B沿斜面运动过程中,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即B球做加速运动,由于小球B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其动能增加;(3)由图可知,两个小球从斜面上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图乙中B球的速度大(原因是B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更长),且两球的质量相同,所以B球运动到斜面底部时动能大;而两木块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B球滑到底端时动能大,对木块做的功多,所以,碰撞之后图乙中木块运动距离较大。
本卷还有6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张煜楠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