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是描述材料软硬程度的物理量.为了研究甲、乙两种材料的硬度,某活动小组设计了检测材料硬度的实验方案,选择了适当的器材(质量已知的金属球和多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如图甲所示,他们将测试材料放在水平桌面上,金属球静置于其上表面,在金属球上再放一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凹槽恰好与金属球上表面完全接触,使金属块能静止在金属球上.一段时间后,取下金属块和金属球,在材料表面留下凹形压痕.该小组在控制时间变量的条件下,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活动小组在研究甲材料硬度的问题中,自变量是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金属球质量 B.材料所受压力
C.材料压痕面积 D.材料种类
(2)甲、乙两种材料硬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A 甲
【解析】
解答:(1)根据活动小组所选择的器材(质量已知的金属球和多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和操作方法可知,将测试材料放在水平桌面上,金属球静置于其上表面,在金属球上再放一个有凹槽的金属块,通过在金属球上放置不同凹槽的金属块来改变材料所受压力,所以该小组在研究甲材料硬度的问题中,控制不变的量是金属球质量,故选A;
(2)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是材料的硬度,其公式即:H=,在凹形压痕面积相同时,材料所承受的压力越大,硬度越大;由图象可知,在凹形压痕面积相同时,因为甲材料所受压力大于乙材料所受压力,所以甲材料硬度大于乙材料的硬度.
点睛:本题是关于材料的题目,能从图像分析出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硬度表示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即物体的压力与凹形压痕的面积的比,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器材即可找出自变量;根据硬度的定义和图象进行分析可知,在压痕面积相同时,材料所承受的压力越大,硬度越大.
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的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和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记忆效应分别有:单程记忆效应和双程记忆效应.单程记忆效应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形成某种形状,在较低的温度下将其任意改变,再加热后可恢复高温时形状,而重新冷却时却不能恢复低温时的形状.双程记忆效应是指,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时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时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在航天方面的 应用已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国家航空、航体那句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了月面天线.这种月面天线为半球形展开天线,体积较大.当往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上装载时,先在低温下对它进行压缩,形成便于装运的小球团;待发送到月球表面时,受太阳光照射加热而恢复记忆的原形,展开成正常工作的半球形天线.
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不同类型的形状记忆效应对应的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化用图象画出来,填在表格内.
记忆类型 | 初始形状 | 低温变形 | 加热形状 | 冷却形状 |
形状单程 记忆效应 | | | ________ | ________ |
形状双程 记忆效应 | | | ________ | ________ |
(2)仿照(1)的格式将月面天线的展开过程,按条件用简单的图象表示出来.
(______)
(3)若给你一个记忆合金材料,将会用它来制作_____元件.(选填在生活或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的元件)
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到.进而他提出两个猜想:①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重心高低有关;②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①,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和底部,对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到转过的角度θ(如图乙)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重心高低 | 低 | 中 | 高 |
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 | 大 | 较大 | 小 |
稳度 | 大 | 较大 | 小 |
在验证猜想②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支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
(1)圆柱体刚好翻到转过的角度θ越小,反映圆柱体的稳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________,其稳度越大.
(3)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与________有关.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________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到;乘车时,两脚________(选填“分开”或“靠拢”)站得更稳.